不像意
基本解釋
不滿意,不稱心。《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誰知 倪善繼 與做爹的不是一條心腸,他見那孩子,取名 善述 ,與己排行,先自不像意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姨姨,不像意走了。” 清 李漁 《凰求鳳·畫策》:“ 呂相公 ,我看你的光景,著實有些不像意。”
成語(Idiom):不像意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xià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符合預期,與期望不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像意是一個描述事物與預期不相符的成語。它表示事情的發(fā)展或結果與人們的期望相悖,不符合預期。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的失望和不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像意可以用來描述各種情況下的失望和不滿。它常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于某個結果或情況感到不滿意,與自己的期望相背離,如工作上的不如意、生活中的不如意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像意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襄公十七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晏子的人在齊國任職,他的言行舉止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但是卻被誤解和誣陷。晏子感到非常失望和不滿,于是說了一句“不像意”的話來表達他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像意的結構是“不+形容詞+意”,其中“不”表示否定,“像”表示相似,“意”表示心意或心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結果真是不像意,我本來期待會更好的。
2. 我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真是太不像意了。
3. 這次旅行的安排完全不符合我的期望,真是不像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不符合期望”、“不滿意”等概念聯(lián)系起來記憶不像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期待某個結果時,結果卻與他的期望不一致,他感到失望和不滿,于是說出了“不像意”的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失望、不滿意相關的成語,如“心如刀割”、“扼腕嘆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期望考試能拿到好成績,但是結果卻不像意。
2. 初中生:我原以為這個節(jié)目會很有趣,但是看完之后覺得很不像意。
3. 高中生:我對這個社團的活動期望很高,但是參加之后覺得很不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