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大山和大河,指國家或國家某一地區的土地。
[構成]
并列式:山+河
[例句]
建設錦繡山河。(作賓語)
近義詞
詳細解釋
◎ 山河 shānhé
[mountains and rivers—the land of a country]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國 之寶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葉劍英 《東北的七年》:“東北情形,好似個‘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已半非’。”
(2).指江山,國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過 江 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飲宴。 周侯 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統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劍詩》:“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行軍小曲》:“抗日戰士向前進,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成語(Idiom):山河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疆土和領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山河”源自古代文學作品,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疆土和領土。它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情和熱愛,強調了國家的遼闊和壯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愛國情懷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可以用在演講、文章、詩歌等場合,以表達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祝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山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山海經》中的記載。《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了古代神話傳說和地理知識的書籍,其中描繪了各種山川河流的形態和特點。后來,人們將“山河”作為一個象征國家疆土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屬于名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的心中有一片山河,永遠熱愛祖國。
2. 他用詩歌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深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地理知識相結合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祖國的山河之間,感受祖國的壯麗景色和廣闊疆土,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山河”相關的名著、詩歌和歷史故事,了解更多關于祖國的知識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愛我的祖國,我要保護好祖國的山河。
2. 初中生:祖國的山河是我們的驕傲,我們要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3. 高中生:面對祖國的山河,我們應該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