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藪
基本解釋
(1).山深林密的地方。《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 漢 馬融 《廣成頌》:“乃儲精山藪,歷思河澤。” 明 劉基 《郁離子·枸櫞》:“鳥獸以山藪為家,而豢養於樊籠之中,非其情也。”
(2).山林與湖澤。《后漢書·梁冀傳》:“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遠帶丘荒,周旋封域,殆將千里。”《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并書>》:“大雅含弘,量苞山藪。” 張銑 注:“言量度廣遠,可以苞括山藪。”
(3).猶言山野草莽。與“朝廷”、“廊廟”相對。《后漢書·謝弼傳》:“臣山藪頑闇,未達國典。”《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既已西渡,盡封還之”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唯陛下聽野人山藪之愿,使一老者得盡微命。”《南齊書·明僧紹傳》:“山藪之人,政當鑿壞以遁,若辭不獲命,便當依 戴公 故事耳。”
成語(Idiom):山藪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s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偏僻的山林或深山中的草木叢生之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藪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山中草木叢生、茂密的地方。藪指的是草木繁茂的沼澤地或濕地。山藪的意思是山中的草木叢生之地,通常指的是偏僻、荒涼的山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藪一詞可以用來形容人遠離喧囂,獨自在山中尋找寧靜的心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地草木茂盛、景色幽美的山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藪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該篇詩描繪了一個荒涼的山藪景象,寓意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藪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山和藪分別表示山地和草木叢生之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歡獨自漫步在山藪之間,享受大自然的寧靜。
2. 這個山藪地區的風景如畫,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山藪想象成一個山中茂密的草木叢生之地,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住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山相關的成語,如山高水長、山明水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在山藪里玩耍,看到很多漂亮的花和小動物。
2. 初中生:山藪中的環境非常幽美,我希望有機會去探險一下。
3. 高中生:她心里有一片山藪,不愿與人交流,總是獨自一人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