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甍
基本解釋
(1).指飛檐。 唐 羊士諤 《息舟荊溪入陽羨南山游善權寺呈李功曹巨》詩:“層閣表精廬,飛甍切云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市》:“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聳著的飛甍躍瓴的城樓。”
(2).借指高樓。《文選·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飛甍舛互。” 呂向 注:“飛甍舛互,言棟宇相交互也。” 明 夏完淳 《詠懷》:“飛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
成語(Idiom):飛甍(fēi méng)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m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墻上的斗拱。形容建筑物高大宏偉,氣勢非凡。也用來比喻文章或詩詞的氣勢雄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甍是指建筑物墻上凸出的斗拱,多見于古代宮殿、廟宇、園林等建筑。飛甍的形狀高大挺拔,給人一種雄偉壯觀的感覺。因此,飛甍成語常用來形容建筑物氣勢雄偉,也可用來形容文章或詩詞的氣勢雄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甍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各種建筑物的氣勢雄偉,例如:飛甍的宮殿、飛甍的廟宇、飛甍的園林等等。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或詩詞的氣勢雄渾,例如:飛甍的詩句、飛甍的文章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飛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建筑。在古代,建筑物的斗拱常常被設計得高大挺拔,給人一種雄偉壯觀的感覺。這種設計風格在宮殿、廟宇、園林等建筑中尤為常見。后來,人們將這種高大挺拔的斗拱比喻為飛甍,用來形容建筑物的氣勢雄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文章或詩詞的氣勢雄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甍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宮殿的飛甍巍峨壯觀,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2. 這篇文章的字句雄渾有力,真可謂飛甍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飛甍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座高大宏偉的宮殿,宮殿的墻上有很多高大挺拔的斗拱,形成了一道道飛甍,給人一種雄偉壯觀的感覺。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飛甍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和風格,以及古代建筑中常見的構件和裝飾。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形容建筑物或文章氣勢雄偉的成語,例如“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等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豐富詞匯,提高寫作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那座飛甍的房子好高啊!
2. 小學生:我喜歡看飛甍的建筑,感覺很壯觀。
3.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氣勢就像飛甍一樣,震撼人心。
4. 高中生:這幅畫的構圖和色彩運用都很飛甍,給人一種宏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