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驎
基本解釋
駿馬。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爾乃當登中仙之上,得游行太極,控駕龍驎,不亦快乎!”
成語(Idiom):龍驎(lóng lín)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才華和品德非常出眾,如同神龍一般威武雄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驎是由“龍”和“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龍”指神龍,象征著威武和神秘,也代表著權威和高尚;“驎”指馬的一種品種,形容馬的美麗和威武。整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才華和品德非常出眾,如同神龍一般威武雄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驎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華超群,可以用來贊美某人在某個領域具有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項羽與項伯之間的一次比試。項伯手持長矛,矛上有一尖銳的鐵頭。項羽則拿起一根竹竿,把竹竿插入矛頭中。大家都覺得項羽這樣做沒有什么意義,但是項羽卻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傷到其他人。”他的機智和智慧讓人們都驚嘆不已。后來,人們用“龍驎”來形容項羽的才華和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龍驎”,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學術研究上的造詣真是龍驎之才。
2. 她的音樂天賦和演奏技巧使她成為了一位真正的龍驎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龍驎”這個詞與龍和馬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條威武雄壯的神龍和一匹美麗威武的馬,并將其與“龍驎”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龍有關的成語,如“龍騰虎躍”、“龍飛鳳舞”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畫畫方面的才華真是龍驎之才。
2. 初中生:她的演講技巧和口才使她成為了一位龍驎之士。
3. 高中生:他的科學研究成果讓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龍驎之士。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他展現出了他的龍驎之才,成為了學校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