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基本解釋
◎ 公子 gōngzǐ
[son of a high official] 古代稱諸侯的兒子或女兒,后來稱豪門世家的兒子,也用來尊稱別人的兒子
大公子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諸侯、官僚的兒子) son of a feudal prince or high official
詳細解釋
(1).古代稱諸侯之庶子,以別于世子,亦泛稱諸侯之子。《儀禮·喪服》:“公子為其母,練冠,麻,麻衣縓緣。” 鄭玄 注:“公子,君之庶子也。”《禮記·服問》:“傳曰,有從輕從重,公子之妻,為其皇姑。” 孔穎達 疏:“公子謂諸侯之妾子也。”《禮記·玉藻》:“公子曰臣孽。” 鄭玄 注:“適而傳世曰世子,餘則但稱公子而已。”《詩·豳風·七月》:“殆及公子同歸。” 孔穎達 疏:“諸侯之子稱公子。” 唐 韓愈 《答呂毉山人書》:“夫 信陵 戰國 公子,欲以取士聲勢傾天下而然耳。”
(2).諸侯之女亦稱公子。《公羊傳·莊公元年》:“主王姬者,則曷為必為之改筑?於路寢則不可,小寢則嫌,羣公子之舍,則以卑矣。” 何休 注:“謂女公子也。”《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顏 淫九公子於宮中,因以納賊,則末知其為 魯 公子與? 邾婁 公子與?”
(3).尊稱有權勢地位的人;稱富貴人家的子弟。《史記·貨殖列傳》:“游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亦為富貴容也。” 宋 蘇軾 《王定國真贊》:“雍容委蛇者,貴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俠之徒也。”《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事一時傳遍了 臨安府 ,王孫公子,富家巨室,人人來買 宋五嫂 魚羹吃。” 丁玲 《母親》:“一個是公子脾氣,細事不管,一個是小姐脾氣,百事不問。”
(4).敬稱他人之子。
成語(Idiom):公子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子指的是貴族或富人的兒子,也可以用來形容年輕有為、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男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子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指的是貴族或富人的兒子。公子們通常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因此,公子也常常被用來形容年輕有為、風度翩翩、舉止優雅的男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子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有教養、文雅、風度翩翩的男子。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才華、氣質和品味,也可以用于貶義,暗指某人過于嬌縱、放蕩或浪費財富。在現代社會,公子這個詞語的使用較少,但在文學作品、歷史故事和傳統文化中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子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社會中,貴族和富人的兒子通常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享有特權和財富。他們的生活富裕、優雅,舉止文雅,因此被稱為公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公”和“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真正的公子,舉止優雅,談吐風趣。
2. 那位公子在音樂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3. 這個年輕人雖然是公子,但并不浪費時間,一直在努力學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公子”。可以想象一個穿著華麗服飾、舉止優雅的年輕男子,他是一個公子,代表著高貴、優雅和有教養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文化和習俗,以及貴族和富人的生活方式。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貴族”、“富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公子,穿著漂亮的衣服,走路輕盈。
2. 初中生:她的舉止像個公子,待人彬彬有禮。
3. 高中生:這個公子有著卓越的才華和出色的領導能力。
4. 大學生:他是一個富二代公子,整天無所事事,浪費家里的錢。
5. 成年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公子,受到大家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