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兕
基本解釋
一種形狀像牛的水獸。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二:“ 吠勒國 貢文犀四頭,狀如水兕。”《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 占城 ,在西南海上……其乘,象、馬;其食,稻米、水兕、山羊。”
成語(Idiom):水兕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本性難以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兕,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狀像麋鹿,善于游泳。成語“水兕”比喻人或事物的本性難以改變,不容易被外界所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不易改變,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屬性或特性固定不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兕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被認為是一種善于游泳的動物。在古代的文獻中,水兕被形容為“水兕之性,不可奸邪”。由于水兕的本性固定不變,人們將其作為成語使用,形容人或事物的本性難以改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水兕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水”和“兕”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是個水兕,一點也不聽勸告。
2. 這個人的性格像水兕一樣,任何人都改變不了他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水兕與固執的動物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一個水兕在水中游動,不受外界干擾,表示人或事物的本性難以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神話中的神獸,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鐵杵成針”、“一葉障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弟弟就是個水兕,不管怎么說他都不聽。
2. 初中生:他的想法像水兕一樣固執,根本無法改變。
3. 高中生:老師說他是個水兕,意思是他的性格不易改變。
4. 大學生:即使面對困難,我們也不能像水兕一樣固執,應該學會適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