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獲命
基本解釋
(1).婉辭。得不到同意。《禮記·雜記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視賓客,是以固辭。固辭不獲命,敢不敬從。”《孔子家語·弟子行》:“ 賜 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唐 劉禹錫 《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書》之二:“既一辭不獲命,又學淺不堪往復,敢不敬從。”
(2).不得已。《左傳·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顧先君之好,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有宗祧在。’乃止。 衛侯 固請見之。不獲命,以其良馬見,為未致使故也。” 楊伯峻 注:“ 公孫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馬為見 衛侯 之禮。”
成語(Idiom):不獲命
發音(Pronunciation):bù huò m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得到命運的安排或主宰,指人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獲命是由“不”、“獲”、“命”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獲”表示獲得,“命”表示命運。整個成語表示人無法獲得命運的安排或主宰,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和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或者在面對困境時感到無力改變現狀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前尚未找到關于“不獲命”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可能是民間創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不 + 獲 + 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努力了很多年,但最終還是不獲命,一事無成。
2. 面對挫折和困難,我們不能只是沮喪,而是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獲命的人才會被命運拋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獲命”拆分為“不”、“獲”、“命”,然后聯想“不獲得命運的安排或主宰”的含義,通過反面的方式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命運相關的成語,如“馬到成功”、“時來運轉”等,以豐富對命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中不獲命,沒有考好。
2. 初中生:他雖然努力練習了很多年,但在比賽中還是不獲命,沒有獲得好名次。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感到很無力,好像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真是不獲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