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鏑
成語(Idiom):流鏑
發音(Pronunciation):liú d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聲音悅耳動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流鏑是由“流”和“鏑”兩個詞組成的。其中,“流”指的是聲音流暢、優美;“鏑”是一種古代的樂器,形狀像簫,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合在一起,流鏑形容人的聲音像簫一樣悅耳動聽,十分動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流鏑常用于形容歌聲、琴聲、朗誦等美妙的聲音。可以用來贊美人的嗓音甜美動聽,也可以形容某個音樂作品或表演的優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流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音樂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鮑牧演奏簫時,簫聲悅耳動聽,使得周圍的人都為之傾倒。于是,人們就用“流鏑”來形容這樣美妙的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歌聲真是流鏑,讓人陶醉其中。
2. 這位小朋友彈奏的鋼琴曲真是流鏑,令人贊嘆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流鏑”的發音“liú dī”與“流的低”相似,形象地聯想到流淌的水聲低沉悅耳,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音樂、聲音相關的成語,如“清音絕響”、“聲調婉轉”等,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老師唱歌的聲音好聽極了,像流鏑一樣美妙。
2. 小學生:我喜歡聽姐姐的朗讀聲,她讀書的聲音真是流鏑。
3. 中學生:他的演唱會現場真是太棒了,歌聲簡直就是流鏑。
4. 大學生:這位音樂家的演奏技巧高超,琴聲真是流鏑,讓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