惏悷
成語(Idiom):惏悷(lán kù)
發音(Pronunciation):lán k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慌失措,害怕不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因恐懼或緊張而心神不寧,感到驚慌失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困難、危險或突發事件時,感到害怕、不安和無所適從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隱公元年》載:“公子惏悷,將退。”這句話中的“惏悷”原指楚國的太子驚恐不安,即使他即將成為國君,卻因德行不端而惶恐不安。后來,人們用“惏悷”來形容人在困境中感到恐懼、不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惏悷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惏”表示驚恐,動詞“悷”表示不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突發事件,他感到惏悷不已。
2. 考試前,她惏悷地等待著考試的結果。
3. 在陌生的環境中,他感到惏悷和不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惏悷”中的“悷”字,讀音類似于“哭”,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害怕而哭泣,從而記住“惏悷”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害怕、不安相關的成語,如“驚弓之鳥”、“惶恐不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大狗突然沖過來時,他惏悷地跑開了。
2. 初中生:在面試時,她感到惏悷不安,不知道如何回答問題。
3. 高中生:考試前一天晚上,他感到惏悷,擔心自己沒有復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