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曲
成語(Idiom):祀曲
發音(Pronunciation):sì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祭祀時所演奏的樂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祀曲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祀”指祭祀神靈,第二個字“曲”指樂曲。它原指祭祀時所演奏的樂曲,后來也用來比喻表面上虛禮敷衍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祀曲一詞在日常生活中較少使用,但可以用于描述某些場合下敷衍了事的行為。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工作中只做表面功夫,沒有真正投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月令》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曾叔的人在祭祀時只演奏了一首簡短的樂曲,沒有用心準備。這個故事成為了“祀曲”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祀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做事敷衍了事,簡直就是祀曲。
2. 這個項目的完成只是一種祀曲,沒有真正的投入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祀曲”與祭祀儀式中演奏的樂曲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的起源和用法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禮記·月令》中相關的內容,了解更多與祭祀樂曲相關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我們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學生們會表演祀曲,向老師和校長致敬。
2. 初中生:他只是口頭上承諾了很多東西,但實際行動上卻只是祀曲而已。
3. 高中生:這個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很低,很多事情都只是祀曲,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們要做到實事求是,不做祀曲的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