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不齒于人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chǐ yú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被人所鄙視或輕視,具有極其惡劣、可恥的行為或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品德非常卑劣,令人感到厭惡和憤怒。它強調(diào)了這種行為或品德是超出了一般人所能容忍和接受的范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和譴責某人的道德敗壞或行為不端,表達對其的憤慨和不滿。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背離道德準則、違背常理、傷害他人利益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傳說。相傳,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的行為非常卑劣,不但貪圖私利,而且對他人毫不尊重。他的行為引起了眾人的憤怒和不滿,人們開始用“不齒于人”來形容他。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不”、“齒”、“于”和“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做法實在是太可惡了,簡直不齒于人。
2. 這種無恥的行為讓人感到非常惡心,真是不齒于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不齒”這個詞進行聯(lián)想,想象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如此卑劣,以至于被人們所鄙視和輕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道德倫理相關的成語,如“品行不端”、“行為不檢”等,以加深對道德準則的理解和尊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欺負弱小同學的學生真是不齒于人。
2. 初中生:他竟然偷了同學的錢包,這種行為真是不齒于人。
3. 高中生:這些貪官污吏的腐敗行為讓人覺得非常惡心,簡直不齒于人。
4. 大學生:那個剽竊他人作品的人真是沒有道德底線,不齒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