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
基本解釋
◎ 正統 zhèngtǒng
(1) [orthodox]∶指黨派、學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
(2) [legitimism]∶指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統
近義詞
反義詞
矣謁
英文翻譯
1.(封建王朝相承的系統) legitimism
2.(黨派、 學派的嫡派) orthodox
詳細解釋
(1).舊指一系相承、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與“僭竊”、“偏安”相對。 漢 班固 《典引》:“膺當天之正統,受克讓之歸運。” 唐 裴铏 《傳奇·陶尹二君》:“ 秦 於今世,繼正統者九代,千餘年興亡之事,不可歷數。”《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其時 周太祖 郭威 在位,改元 廣順 。雖正統之尊,未就混一之勢。四方割據稱雄者還有幾處,共是五國三鎮。” 呂志伊 《讀史感賦》:“休爭正統與偏安,國賊 曹操 論不刊。”
(2).嫡系子孫。《漢書·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統興。”《后漢書·崔瑗傳》:“中常侍 江京 、 陳達 等,得以嬖寵惑蠱先帝,遂使廢黜正統,扶立疏孽。” 宋 張載 《經學理窟·祭祀》:“夫祭者必是正統相承,然后祭禮正,有所統屬。”
(3).泛指學派、黨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 宋 陸游 《喜楊廷秀秘監再入館》詩:“嗚呼大廈傾,孰可任梁棟?愿公力起之,千載傳正統。” 姚華 《源流》:“ 漢 去古未遠,《詩》《書》之傳,猶深入人心,高文典冊,必用 相如 ,蓋詞翰之絶詣,乃文章之正統。” 瞿秋白 《現實》三:“以前,曾經有過所謂文藝理論上的‘ 普列哈諾夫 正統’的呼聲,這當然是錯誤的。”
成語(Idiom):正統(zhèng tǒng)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t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符合傳統、規定或權威的標準,合乎正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統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政治和宗教領域,用來形容符合傳統、規定或權威的標準,合乎正道。正統通常與非正統相對,指的是不符合傳統或規定的標準。在文化、思想、宗教等領域,正統往往代表著權威和權力,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約束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統一詞常用于描述符合規定或權威的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符合傳統的行為或觀念。例如,我們可以說一個人是正統的繼承人,表示他符合傳統規定的繼承條件;我們也可以說一個學派是某一領域的正統派,表示它代表著該領域的權威和標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統一詞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政治和宗教領域。在古代,正統常用來形容符合統治者的意愿或宗教教義的人或事物。例如,儒家思想被視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思想,因為它符合統治者對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要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正統是一個形容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教派是該宗教的正統分支。
2. 他的觀點符合傳統的正統理論。
3. 在這個家族中,只有正統的繼承人才能繼承家族的財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統”這個詞拆分為“正”和“統”,其中“正”可以理解為符合規定或權威的意思,而“統”可以理解為統一或合一的意思。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容易地記住“正統”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正統相關的成語,如“正本清源”、“正大光明”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正統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規定,做一個正統的好學生。
2. 初中生:這個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的正統文化。
3. 高中生:他是這個學科領域的正統權威,我們要學習他的經驗和知識。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們要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傳承正統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