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冊
基本解釋
◎ 另冊 lìngcè
[the other register,a Qing Dynasty census book for listing disreputable people] 舊時地方上人口冊分為正冊和另冊,良民記入正冊,不是良民記入另冊(跟“正冊”相對)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the other register
詳細解釋
(1). 清 代用以登記不入流品者的戶口冊。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打倒土豪劣紳,一切權力歸農會》:“前 清 地方造丁口冊,有正冊、另冊二種,好人入正冊,匪盜等壞人入另冊。現在有些地方的農民便拿了這事嚇那些從前反對農會的人:‘把他們入另冊!’”
(2).比喻置于不重要的地方。《經濟日報》1984.10.13:“要使‘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從政策上解決一系列問題,使發展‘第三產業’有‘名’有‘利’。不要讓‘第三產業’入另冊。要進一步把‘第三產業’放開。”
成語(Idiom):另冊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與常規的、已有的冊子或冊頁不同的一本書,也用來比喻與一般情況不同、與眾不同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另冊是由古代的書籍制作工藝而來,書籍通常由多個冊子組成,每冊都有自己的編號。當新的一本書與已有的冊子不同或編號不同時,就被稱為另冊。在日常生活中,另冊也可以用來形容與常規的、已有的事物不同的人或事物,具有特殊、獨特的品質或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另冊可以用來形容與眾不同的人或事物,例如一個人的才華、能力、品質、風格等與眾不同,可以說他是一本另冊。在比賽或評選中,如果有參賽者的表現與眾不同,也可以用另冊來形容。此外,另冊也可以用來指代一本與已有的書籍不同的新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另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書籍制作工藝。在古代,書籍通常由多個冊子組成,每冊都有自己的編號。當新的一本書與已有的冊子不同或編號不同時,就被稱為另冊。隨著時間的推移,另冊這個詞語也引申出了比喻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另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在同齡人中獨樹一幟,真是一本另冊。
2. 這本小說的情節與其他作品完全不同,確實是一本另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另冊”與與眾不同的人或事物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書籍制作工藝的資料來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書籍制作的知識,以及另冊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位同學的畫畫技巧真是一本另冊。
2. 初中生:他在籃球比賽中的表現真是一本另冊,讓對手望塵莫及。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小說風格與眾不同,確實是一本另冊。
4. 大學生:他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被譽為一本另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