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檢正
基本解釋
宋 代的內閣侍讀。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內閣各官古稱》:“ 宋 稱內閣侍讀為中書檢正。”
成語(Idiom):中書檢正(zhōng shū jiǎn zhèng)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shū jiǎn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書指的是官府的文書,檢正指的是核對、糾正。中書檢正意為官府的文書核對糾正,也可用來形容事情經過嚴格的檢查和糾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書檢正是一個古代官府的職務,主要負責核對和糾正官府的文書。這個成語引申為對事情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糾正,以確保事情的準確和正確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書檢正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對事情進行嚴格的核對和糾正。可以用于形容工作中的嚴謹態度、學習中的認真態度,也可以用于形容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反省和改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書檢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文書的工作。官府的文書工作非常繁重,需要經過嚴格的核對和糾正,以確保文書的準確和正確性。中書檢正這個職務的出現,正是為了保證文書工作的質量和準確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書檢正由三個漢字組成,形式上為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像個中書檢正一樣,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仔細。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很高,因為他們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中書檢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書檢正聯想為一個嚴肅認真的官員在核對文書的場景,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府的文書工作和中書檢正的具體職責,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中舉、中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像個中書檢正一樣,對每一個錯字都進行了糾正。
2. 初中生: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我每天晚上都會對當天的學習內容進行中書檢正。
3. 高中生:參加高考之前,我把自己的復習計劃進行了中書檢正,確保每一個科目都有足夠的時間復習。
4. 大學生:在寫論文之前,我會對參考文獻進行中書檢正,確保引用的資料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