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事
基本解釋
謂行事有節制,使合乎準則?!?a href="/r_ci_c10bfc3c329ccb00224143e7794960d1/" target="_blank">國語·越語下》:“ 越王 句踐 即位三年而欲伐 吳 , 范蠡 進諫曰:‘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注:“節,制也?!薄?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越王 謂 范蠡 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 蠡 對曰:‘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司馬貞 索隱:“言地能財成萬物,人主宜節用以法地,故地與之?!?/p>
成語(Idiom):節事(jié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遵守節儉、節約的原則,不浪費財物或時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事是由“節”和“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節,指遵守規定,節儉;事,指事情、事務。節事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節儉、節約的原則,不浪費財物或時間。這個成語強調了節約和節儉的重要性,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資源,不浪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事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提醒家人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等資源;在工作中,鼓勵員工高效利用時間,避免浪費;在學習中,鼓勵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不拖延學習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節事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與中國古代的節儉文化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節儉被視為一種美德,被廣泛提倡。節事成語的出現,進一步強調了節儉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節事節約,從不浪費。
2. 這個家庭非常節事,從不亂花錢。
3.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時刻保持節事的意識,不浪費公司的資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節約、節儉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來記憶節事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節約用水、用電時的形象,將這個形象與節事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深入了解中國的節儉文化,了解中國古代和現代的節儉習慣,以及在當今社會中如何推廣節約的理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應該節事,不浪費紙張。
初中生: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節事,不浪費水資源。
高中生:在備考期間,我們要節事,合理安排時間,不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