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髏
成語(Idiom):骷髏(kū lóu)
發音(Pronunciation):kū l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只剩下骨頭,形容物體極其空虛、殘破或沒有生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骷髏”源自于人體的骨骼,形象地描述了一個沒有血肉之軀的骨架。在引申義中,形容事物空虛、貧瘠、殘破或沒有生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景物貧瘠、荒涼、殘破,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神狀態低落、無望或失去生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骷髏”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的《骷髏詩》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夢中看到自己變成了一具骷髏,醒來后深感人生的短暫和虛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搭配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建筑已經廢棄多年,變成了一座骷髏。
2. 他的眼神空洞,像一具骷髏一樣沒有生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骷髏”與“空虛、貧瘠”等意象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嘗試將成語與相關的故事或例句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小說或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骷髏”的用法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到了一個骷髏在森林里跳舞。
2. 初中生:這個廢棄的房子已經變成了一座骷髏,沒有人愿意靠近。
3. 高中生:他的笑容仿佛是從骷髏臉上擠出來的,一點生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