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ì bù róng cí ㄧˋ ㄅㄨˋ ㄖㄨㄙˊ ㄘㄧˊ義不容辭(義不容辭)
◎ 義不容辭 yìbùróngcí
[one's sense of honour makes it impossible to refuse;have a bounden duty] 為了道義、大局,不能推辭
詞語解釋
yì bù róng cí ㄧˋ ㄅㄨˋ ㄖㄨㄙˊ ㄘㄧˊ義不容辭(義不容辭)
道義上不容推辭。《三國演義》第五八回:“可差人往 魯子敬 處,教急發書到 荊州 ,使 玄德 同力拒 曹 …… 玄德 既為 東吳 之婿,亦義不容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妾受夫人諄囑,義不容辭。”如:這是地方上的公益,我自然義不容辭。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義不容辭
義不容辭(Yì bù róng cí)
發音(Pronunciation):yì bù róng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義務不能推辭,必須盡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不容辭是指在道義、責任等方面不能推脫,必須盡力去做。它強調了人們在面對道義和責任時應該勇于承擔,不能推卸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工作、學習、家庭等各個場合中,當我們面臨道義和責任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決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為政》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曾子在國君問到如何治理國家時,曾子回答:“君子義不容辭。”這則故事表達了曾子對于治理國家的責任和義務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義”、“不”、“容”、“辭”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公務員,對于群眾的問題,我們義不容辭地要盡力解決。
2. 當你答應了別人的請求,就要義不容辭地履行承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義不容辭”與“義無反顧”進行對比記憶,兩個成語都強調了義務和責任,但義不容辭更加強調了不能推卸責任的決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責任和義務相關的成語,如“言必信,行必果”、“守土有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班長,我有義不容辭地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2. 初中生:作為家庭的一員,我義不容辭地要履行好自己的責任。
3. 高中生:考試前,我義不容辭地要努力復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義不容辭地要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