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獘
成語(Idiom):靡獘
發音(Pronunciation):mí y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敗壞,道德墮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靡獘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靡”指的是紛亂、雜亂,而“獘”指的是草木叢生、亂糟糟的樣子。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的品行敗壞,道德墮落,形容一個人行為不端,沒有原則,沒有規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靡獘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敗壞,道德淪喪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道德、行為上的墮落和敗壞,或者用于批評一個集體、組織或社會的道德風氣敗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靡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三年》中,故事中講述了一個叫做子罕的人,他的品行非常的敗壞。他在各種場合下都表現出無法無天、放縱自己的行為,因此被人們稱為“靡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靡獘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靡”和“獘”都是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敗壞、道德墮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越來越靡獘,已經完全失去了道德底線。
2. 這個組織的風氣越來越靡獘,需要進行整頓和改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靡獘”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形象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行為和品行非常糟糕,就像是一片亂七八糟的雜草叢生,形象地表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行相關的成語,如“敗壞風氣”、“行為不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弊行為真是靡獘,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2. 初中生:他的品行越來越靡獘,我們應該勸他改正。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風氣越來越靡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整頓。
4. 大學生:他的人品真是靡獘,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
5. 成年人:社會上的一些人的道德品行真是靡獘,我們應該共同維護良好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