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rén róu guǎ duàn ㄖㄣˊ ㄖㄡˊ ㄍㄨㄚˇ ㄉㄨㄢˋ仁柔寡斷(仁柔寡斷)
謂柔弱而缺乏主見。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則仁柔寡斷之主, 漢獻 、 唐昭 之儔耳!”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仁柔寡斷
成語(Idiom):仁柔寡斷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róu guǎ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性格仁慈溫和,但在做決斷時缺乏果斷和堅定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指仁愛之心,柔指溫和善良,寡斷指缺乏決斷力。這個成語形容人性格上善良寬厚,但在面對問題時缺乏果斷和堅定的決斷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猶豫不決,難以做出決斷。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人做事情不果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公孫丑上》中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叫公孫丑,他在處理案件時總是優柔寡斷,無法做出決斷。孟子見到他后,用“仁柔寡斷”來形容他的性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柔寡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個成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好人,但在做決定時總是仁柔寡斷。
2. 這個領導太仁柔寡斷了,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仁柔寡斷拆分為仁、柔、寡斷三個部分進行記憶。仁表示仁愛之心,柔表示溫和善良,寡斷表示缺乏決斷力。可以通過與這些含義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記憶,如一個溫和善良的人在做決斷時猶豫不決,就形成了仁柔寡斷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性格和決斷力相關的成語,如“剛愎自用”、“猶豫不決”等,來增加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仁柔寡斷的人,不喜歡爭吵。
2. 初中生:老師在班級選班長時,他總是仁柔寡斷,不知道該選誰。
3. 高中生:他在考大學專業時仁柔寡斷,不知道該選擇文科還是理科。
4. 大學生:他在工作中總是仁柔寡斷,無法做出重要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