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
基本解釋
(1).可與上天相比。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 河 澄待圣,海謐期皇。方天譬地,功歸 有梁 。”
(2).我國古代天體論之一種。為 漢 王充 所倡。 南朝 梁簡文帝 《賀道善渾天記》:“方天興於 王充 ,聽天起於 姚信 。” 唐 李淳風 《乙巳占·天象》:“論天體象者,凡八家:一曰渾天,即今所載 張衡 《靈憲》是也;二曰宣夜,絶無師學;三曰蓋天,《周髀》所載;四曰軒天, 姚信 所説;五曰穹天, 虞聳 所擬;六曰安天, 虞喜 所述;七曰方天, 王充 所論;八曰四天,襖胡寓言。”參閱 漢 王充 《論衡·談天》。
成語(Idiom):方天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t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天意為四方天地,表示廣闊無邊、無所不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天是由“方”和“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方”表示四方,即東、西、南、北,而“天”表示天空、宇宙。方天的意思是四方天地,形容廣闊無邊、無所不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天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或景觀的廣闊、壯麗。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胸懷、志向宏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天最早出自《莊子·逍遙游》:“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壽夭,貴賤貧富,是以儒人不敢不知也。故帝王將相之士,得其情則哲,失其情則愚。是故大者雖欲使之無愚,無能也。小者雖欲使之有哲,有不能也。是故《方天畫地》者,圣人之事雖小,必大焉。”意思是人們按照類別聚集在一起,物品按照群體分開,吉兇壽夭、貴賤貧富都是這樣,所以儒家的人不敢不了解這些。因此,帝王將相之士,如果能理解這些情況,就是智者;如果不能理解,就是愚者。因此,大者雖然想使愚者不再愚蠢,但卻無能力;小者雖然希望使愚者變得聰明,但卻無能力。所以,《方天畫地》這個成語,圣人的事情雖然很小,卻必須要做得很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方天”+動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抱負是方天之志,希望能夠改變世界。
2. 這座大山方天獨厚,景色非常壯美。
3. 他的胸懷寬廣,方天之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天”這個成語與廣闊無邊的天空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成廣闊無限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廣闊、無限相關的成語,如“天高地厚”、“天下無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成為一個方天大志的科學家,發明更多好玩的東西。
2. 初中生:他的胸懷寬廣,有著方天般的志向,希望能夠改變社會。
3. 高中生:面對困難,我們要有方天之志,勇往直前,不畏艱難。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有方天之志,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