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低心下意
發音(Pronunciation):dī xīn xià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態度等謙遜恭順,低聲下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低心下意是形容人言辭、態度等謙遜恭順,像低聲下氣一樣。表示對人非常客氣,態度非常恭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對權威或有地位的人時,表現出非常謙遜的態度,以顯示自己的恭敬之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低心下意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昭公有一位寵臣叫作低心下意,他非常謙恭,言辭謙遜。后來,人們用低心下意來形容謙遜恭順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低心下意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表示低聲下氣、謙遜恭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老師面前總是低心下意,從不敢有絲毫怠慢。
2. 兒子對父親說話總是低心下意,非常恭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低心下意”與“低聲下氣”這個類似的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謙遜恭順有關的成語,例如“卑躬屈膝”、“謙虛謹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家長面前,我總是低心下意地回答問題。
2. 初中生:面對老師的批評,他低心下意地接受了,并承諾會改正錯誤。
3. 高中生:面對校長的表揚,他低心下意地表示感謝,并表示會更加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