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慎
基本解釋
公正謹慎。 唐 陳子昂 《座右銘》詩:“從官重公慎,立身貴廉明。”
成語(Idiom):公慎 (gōng shèn)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謹慎,慎重行事的品德和作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慎是由“公”和“慎”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意為公正、公平,強調行為的公正性;“慎”意為謹慎、小心,強調行為的慎重性。公慎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在做事情時要保持公正、謹慎、慎重的態度和行為,不偏袒、不草率,以確保公正的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慎一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和作風,特別是在公共事務或權力運作中。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公職人員在處理公共事務時應該具備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在做決策或行動時要慎重考慮,不要輕率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慎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曲禮上》中,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儒家強調人的行為應該遵循公正與慎重的原則,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公平。公慎的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做人要公慎,不可輕信謠言。
2.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一直以公慎的作風受到大家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公慎這個成語:
1. 將“公”和“慎”兩個字的含義記住,分別表示公正和謹慎。
2. 將公慎與公共事務、權力運作等相關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處理這些事情時要保持公正和慎重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公慎這個成語,可以了解更多與公正、慎重相關的成語,如“公正無私”、“慎獨”等。也可以閱讀相關的文章或書籍,深入了解公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教我們要做一個公慎的人,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14歲):在考試前,我們要公慎地復習,不偷懶。
3. 高中生(17歲):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公慎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同學的意見。
4. 大學生(20歲):在選擇專業時,要公慎地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