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喪
成語(Idiom):兵喪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s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被擊敗潰散,戰斗力全面喪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兵喪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軍隊在戰斗中遭到重大打擊,士氣低落,無法再進行有效的抵抗和戰斗。這個成語強調了軍隊的戰斗力全面喪失,無法再繼續戰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兵喪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戰爭中的一方軍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無法再進行有效的抵抗。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組織或個人在競爭中遭受重大損失,無法再繼續前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兵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中國古代的戰爭歷史。據說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將軍田忌在與趙國的將軍孫臏進行戰斗時,孫臏采取了一種奇特的戰術,將自己的軍隊分成三隊,分別與齊國的三個部隊進行戰斗。田忌意識到自己的軍隊無法與孫臏的三個部隊同時對抗,于是采取了“賽馬”的策略,選擇與孫臏的最強部隊進行對抗,而其他兩個部隊則選擇與孫臏的較弱部隊對抗。最終,田忌的軍隊成功擊敗了孫臏的較弱部隊,但自己的最強部隊也受到了重大損失,士氣低落。這個故事中的“兵喪”一詞就是指田忌的最強部隊在戰斗中遭到了重大打擊,無法再進行有效的抵抗和戰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兵喪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兵”和“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戰爭使敵軍兵喪折戟,最終失敗。
2. 在競爭中,如果我們不努力進取,就有可能兵喪戰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軍隊在戰斗中遭受重大打擊,士氣低落,無法再進行有效的抵抗和戰斗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戰爭相關的成語,如兵敗、兵荒馬亂等,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戰爭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我打敗了對手的軍隊,讓他們兵喪折戟。
2. 初中生:這次考試我考得很差,可以說是兵喪戰敗了。
3. 高中生:經過幾年的競爭,這家公司最終兵喪折戟,宣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