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唇焦舌敝
發音(Pronunciation):chún jiāo shé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過多或說話過于激烈,導致口干舌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唇焦舌敝意為嘴唇因為說話過多而變得干燥,舌頭因為說話過激而變得疲憊。形容說話過多或過于激烈,導致口干舌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說話過于冗長或過于激烈,沒有節制,不顧他人感受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辯論、爭論或爭吵時言辭激烈,口齒傷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李斯是秦朝的丞相,他非常機智,善于辯論。有一次,李斯和人爭論時,他的嘴唇因為說話過多而變得干燥,舌頭也因為說話過激而變得疲憊,從而形容了他說話過多、過于激烈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唇”、“焦”、“舌”和“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唇焦舌敝地發言,讓大家感到厭煩。
2. 她唇焦舌敝地爭辯了一個晚上,最后還是沒有說服對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激烈的辯論中,嘴唇因為說話過多而變得干燥,舌頭也因為說話過激而變得疲憊,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唇焦舌敝地講了一個小時的笑話,讓大家都笑翻了。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唇焦舌敝地反駁對方的觀點,最終獲得了勝利。
3. 高中生:他唇焦舌敝地向老師解釋自己的觀點,但老師并不認同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