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堂
基本解釋
最后出生的。《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卻説 襄敏公 有個小衙內,是他末堂最小的兒子,排行第十三,小名叫做 南陔 。” 茅盾 《手的故事》:“只有太老太爺的末堂少爺,太老太爺死的時候,他還不到十歲。”
成語(Idiom):末堂(mò táng)
發音(Pronunciation):mò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場中地位低微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堂一詞來源于古代官場的官衙建筑,末堂是指官衙中地位最低的堂屋,通常是用來處理一些瑣碎、無關重要的事務。因此,末堂也用來比喻地位低微、權力有限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場中地位低下、權力微弱的官員,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場合中地位低微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末堂”的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無特殊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就像個末堂,從來沒有什么實權。
2. 這個學校的校長只是個末堂,決策權都在教務處的手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末堂”與官衙的建筑結構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末堂位于官衙最底層,地位最低微的官員在那里處理瑣碎事務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場的體制和等級制度,以及其他與官場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在公司里是個末堂,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
2. 初中生:這個班上有些同學總是當末堂,從來沒有什么發言權。
3. 高中生:政府里的一些官員只是個末堂,真正的決策權在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