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招架不住(zhāo jià bù zhù)
發音(Pronunciation):zhāo jià bù z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無法抵擋或阻止,無法應對或應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無法抵擋對方的攻擊或阻止對方的行為,無法應對或應付對方的挑戰或困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無法承受對方的壓力、攻擊或困擾,無法有效應對對方的行為或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魏國公子騫與趙國公子楊孟的較量。魏公子騫不懂武藝,但他卻學會了一種高超的拳法,能夠迅速躲避敵人的攻擊。當時,趙國公子楊孟聽說了騫的拳法,決定找他較量。較量開始后,楊孟出拳如風,但騫卻輕松地躲過了每一拳。楊孟努力發揮自己的拳法,但始終無法攻破騫的防守。最終,楊孟感到無法應對騫的拳法,只能放棄較量。從此以后,人們用“招架不住”來形容無法應對對方的攻擊或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招架(defense)+ 不(cannot)+ 住(sustain)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攻勢太猛了,我簡直招架不住。
2. 面對困境,我們招架不住,只能尋求幫助。
3. 這個問題太難了,我完全招架不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招架不住”與無法應對對方的攻擊或困境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站在激烈的拳擊比賽中,無法抵擋對方的攻擊,從而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招架不住”相關的成語,如“不堪一擊”、“束手無策”等,來擴展對于無法應對或應付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數學考試的題目太難了,我招架不住。
2. 初中生:老師講的內容太多了,我招架不住,記不住。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有時我感到招架不住,但我會努力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