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基本解釋
◎ 二氧化碳 èryǎnghuàtàn
[carbon dioxide] 一種重的無色氣體CO 2 ,不助燃,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主要由酸作用于碳酸鹽、酒類發酵以及有機物質的燃燒和分解(如動物呼吸、動植物的腐爛以及礦中沼氣爆炸)而形成;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第一步;以氣體或液化形式主要用于飲料的碳酸飽和作用、救火、治療工作、采礦作業、化學工業以及用作動力源(如噴漆和充氣救生筏中),以固化形式用作干冰——亦稱“碳酸氣”
英文翻譯
1.carbon dioxide
詳細解釋
無機化合物,化學式CO2。無色無臭的氣體,比空氣重,空氣中含量約為0.04%。動物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放出氧氣,吸入二氧化碳。用來制純堿、清涼性飲料等,也用來滅火。也叫碳酐或碳酸氣。
成語(Idiom):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
發音(Pronunciation):èr yǎng huà t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二氧化碳這種氣體,是一種無色、無味、不可燃的氣體,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人類活動中產生的一種廢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氧化碳是由氧氣和碳元素結合而成的化學物質,化學式為CO2。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對地球的溫度調節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過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產生許多環境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氧化碳是一個常用的科學術語,常被用于討論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相關話題。它也常被用于學校教育和科學研究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氧化碳這個詞語的起源是由化學領域的研究者根據其化學組成和性質命名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氧化碳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每個字的意思都很明確,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燃燒木材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2. 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3. 科學家們正努力尋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二氧化碳的化學式CO2與其基本含義相聯系,例如“CO2代表二氧化碳,這是一個無色、無味、不可燃的氣體”,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二氧化碳的相關知識,可以了解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重要議題。可以深入研究二氧化碳的來源、排放和影響,以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呼吸過程中,我們會產生二氧化碳。
2. 初中生(13-15歲):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對地球的氣候變化有很大影響。
3. 高中生(16-18歲):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導致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