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萬籟無聲
發音(Pronunciation):wàn lài wú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寂靜,一點聲音也沒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萬:很多;籟:聲音;無:沒有;聲:聲音。形容環境極其寂靜,沒有一絲聲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夜晚的寂靜、安靜的山林或者人跡罕至的地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來源于唐朝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一詩:“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尺書來何遲,已是黃昏矣。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詩中表達了作者在邊疆寂寞的心情,形容了戍鼓聲斷,邊秋只有一聲雁鳴,此時環境非常寂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夜晚的森林里,萬籟無聲,只有蟲鳴。
2. 教室里的同學們都安靜得像萬籟無聲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法,將“萬籟無聲”與寂靜的夜晚或者安靜的環境聯系在一起,形象地表達出沒有一絲聲音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寂靜無聲”、“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等,擴大對寂靜和安靜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晚上我去公園,萬籟無聲,只有月亮陪著我。
2. 初中生:考試的時候,教室里萬籟無聲,大家都在認真答題。
3. 高中生:在山里,遠離城市的喧囂,萬籟無聲,能聽到自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