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則
成語(Idiom):罰則
發音(Pronunciation):fá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懲罰的法律規定或制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罰則是由“罰”和“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罰”表示懲罰,指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則”表示法則、規則,指制定和執行懲罰的法律規定或制度。罰則強調了法律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和程序的規范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罰則常用于描述法律、規章制度中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規定,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規定嚴格、執行嚴厲的制度或規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罰則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是“罰則嚴,而不可不察也”。后來成為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法律對違法行為的嚴厲懲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罰則”的結構為形容詞+名詞,表示“嚴厲的法律規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罰則非常嚴格,不管犯了什么罪都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2. 公司內部對違紀行為有明確的罰則,一經發現,必定會受到嚴厲處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罰則”記憶成“發則”,發音相似,然后聯想到“發號施令”的意思,表示法律對違法行為的嚴厲處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法律、規章制度相關的成語,如“法網恢恢”、“刑不上大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遲到了,老師按照學校的罰則讓我在教室里站了一節課。
2. 初中生:交通警察在馬路上查酒駕,違法者將會面臨嚴厲的罰則。
3. 高中生:大學的學術誠信制度非常嚴格,對抄襲行為有明確的罰則。
4. 大學生:在職場上,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會受到相應的罰則,可能會被開除。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罰則”這個成語。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