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悒
成語(Idiom):抑悒
發音(Pronunciation):yì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情沉重,憂慮煩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抑悒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抑”意為壓抑、克制,指情緒受到壓抑;“悒”意為憂慮、煩悶,指內心感到煩惱。抑悒形容人的心情沉重,憂慮煩悶,無法釋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抑悒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緒低落,憂心忡忡的狀態。可以用來描述在壓力、困惑或不順利的情況下,人們內心感到沉重、煩悶、焦慮不安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抑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漢書·盧綰傳》。盧綰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他曾經任職于劉邦的朝廷。盧綰為人忠誠正直,但在劉邦晚年時,盧綰因憂慮國家的前途而心情沉重,憂慮煩悶。后來,盧綰因為劉邦的兒子劉盈被立為太子而感到更加抑郁,不久后就去世了。因此,抑悒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人的心情沉重,憂慮煩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抑悒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是“抑”和“悒”的合成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整個人都抑悒不安。
2. 她的臉上透露出一絲抑悒的表情,顯然有什么事情讓她煩惱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抑悒”拆分記憶,將“抑”想象成一個壓抑的手,將“悒”想象成一個憂慮的臉,聯想到心情沉重,憂慮煩悶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抑悒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憂心忡忡”、“憂慮”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考試前的幾天都抑悒不安,因為我擔心考不好。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班里的成績一直很好,但最近因為家里的事情,他的心情變得抑悒起來。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他感到非常抑悒,無法集中精力備考。
4. 大學生(19-22歲):畢業后找工作的壓力讓他變得抑悒,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
5. 成年人(23歲以上):工作中的挫折和壓力讓他心情抑悒,他感到很迷茫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