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懦
成語(Idiom):卑懦 (bēi nuò)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n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卑賤膽怯,沒有勇氣和骨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卑懦是由“卑”和“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卑賤膽怯,沒有勇氣和骨氣。形容一個人性格軟弱,不敢正視問題,缺乏勇氣和堅持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卑懦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膽小怕事,不敢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態度。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勇氣和骨氣的人,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困難,迎接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卑懦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蘇綰傳》中。據說蘇綰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儒學家,他在官場上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保持了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堅持了自己的理想。他的這種堅持和勇氣被后人稱贊為“不卑不懦”,后來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卑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卑懦了,連最基本的決策都不敢做。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卑懦退縮,而應該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卑懦”的發音與“背諾”相近,背諾表示承諾,而卑懦則表示膽怯。可以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卑懦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氣和堅持相關的成語,如“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敢上臺演講,太卑懦了。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不能卑懦退縮。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得很卑懦,毫無斗志。
4. 大學生:卑懦的人往往無法取得成功,因為他們缺乏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