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望
基本解釋
(1).不期而至,謂出乎意外或難以測度。《史記·春申君列傳》:“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 張守節(jié) 正義:“無望謂不望而忽至也?!?br>(2).不要指望。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河南婦死》:“ 錢唐 白湛淵 先生紀以詩曰:‘從軍古云樂,獲罪禱應(yīng)難。毋望明珠復,夫求破鏡完?!?/p>
成語(Idiom):毋望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要抱有希望,不要有期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毋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毋”表示“不要”,“望”表示“期望”或“希望”。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告誡人們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或希望,以免失望或受到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毋望來提醒自己或他人不要對某種事物或某種情況抱有太大的期待,以免失望。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警示他人不要過分樂觀或?qū)ξ粗氖虑檫^于樂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毋望在古代中國的《左傳》中首次出現(xiàn)。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當時魯國的國君魯莊公想要通過聯(lián)合其他諸侯國來對抗強大的晉國。然而,有一個名叫子貢的智者不同意這個計劃,他告誡魯莊公說:“君子不奪人之美,不毀人之行,不毋人之望?!币馑际钦f一個真正的君子不應(yīng)該剝奪別人的美好,破壞別人的行為,也不應(yīng)該讓別人失去希望。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毋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知道這個項目的成功率很低,所以他對它毋望。
2. 盡管他非常努力,但他毋望能在短時間內(nèi)達到這個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毋望”這個成語與“不要期望”這個意思進行聯(lián)系來記憶。同時,可以嘗試將這個成語與一個實際的例子結(jié)合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相關(guān)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左傳》等經(jīng)典文獻,或者參考相關(guān)的成語詞典和教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考試結(jié)果要等到下周才能知道,所以我們毋望能夠馬上知道自己的成績。
2. 初中生(13-15歲):雖然我很喜歡足球,但我知道自己的球技還不夠好,所以我對能夠成為職業(yè)球員毋望。
3. 高中生(16-18歲):我知道這個大學非常難進,所以我對能夠被錄取毋望。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公司的招聘要求非常高,我對能夠被錄用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