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吏
成語(Idiom):強吏(qiá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勢在手的官吏,也可指強橫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強吏一詞中的“強”表示強大、有力,而“吏”指官吏、官員。強吏原指權勢在手、威風凜凜的官員,也可泛指強橫霸道的官員。這個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官員的權勢和威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強吏一詞多用于貶義,形容官員濫用權力、橫行霸道的情況。可以用于批評腐敗官員或者描述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四十·魏世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魏國的大臣公子無忌因為忠誠正直,被國君信任并任命為大將軍。然而,公子無忌在位不久后卻變得專橫跋扈,濫用職權,甚至殘忍地對待百姓。因此,人們用“強吏”來形容這種官員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強吏橫行,百姓苦不堪言。
2. 那位市長因為權勢滔天,被人們稱為強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權勢在握的官員,手持權杖,威風凜凜地站在高臺上,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員的權力與責任,以及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強吏是不好的,他們應該為人民服務。
2. 初中生:我們要學會識別強吏,保護自己的權益。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強吏,他們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