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火
成語(Idiom):隄火(dī huǒ)
發音(Pronunciation):dī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河堤上的火災,比喻局勢危急,危機四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隄火是由“隄”和“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隄,指河堤;火,指火災。隄火原指河堤上的火災,形容火災發生在河堤上,非常危險。后來,隄火的意義逐漸擴展,引申為比喻局勢危急,危機四伏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隄火常用于形容局勢危急,危機四伏的情況,特別是指政治、軍事等領域中的危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的社會動蕩,或者某個組織內部的嚴重危機,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困境中的處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隄火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故事講述了淮陰侯劉邦在戰亂時期,為了給自己的軍隊提供補給,他派人去打劫河南地區的糧食。當時,河南地區正遭受饑荒和戰亂的困擾,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劉邦聽說了這個情況后,形容局勢非常危急,就用“隄火”來形容當時的局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隄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前社會上各種問題紛繁復雜,處處隄火。
2. 這個企業內部存在著嚴重的腐敗問題,已經到了隄火的地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隄火這個成語。可以想象河堤上突然起火的場景,形成一個危險的局勢,從而聯想到隄火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進一步擴展對隄火的理解,例如“火上加油”、“火中取栗”等與火災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我們學校發生了一起火災,真是隄火啊!
2. 初中生:這個社會上的各種問題讓人感到隄火,我們應該積極面對挑戰。
3. 高中生:政府應該采取措施解決社會問題,否則局勢會變得更加隄火。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只有勇敢面對才能化隄火為春風。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隄火”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