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蹻
成語(Idiom):跂蹻(qí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qí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踮起腳尖,形容輕盈敏捷的步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跂蹻是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跂和蹻。跂指行走時踮起腳尖,蹻指翹起腳尖。跂蹻合在一起,形容人走路輕盈、敏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跂蹻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行走時姿態輕盈,步伐敏捷,像貓一樣靈活。也可以用來比喻一個人的思維敏捷,反應迅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跂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據說,梁惠王曾經問孟子如何治理國家,孟子回答說:“跂蹻擔石者為不重,鳴盛者為不大聲。”意思是說,行走時踮起腳尖擔石頭的人不覺得重,又用力的人不覺得聲音大。孟子用這個成語來比喻治理國家要輕而有力,不拖泥帶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路的姿態像貓一樣跂蹻。
2. 這個運動員的跑步姿勢非常跂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跂蹻的發音與輕盈敏捷的動作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也可以將跂蹻的意思與貓兒行走的姿態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含有跂蹻的成語,如“跂蹻檐前”,來擴展對跂蹻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跑步的樣子像貓一樣跂蹻。
2. 初中生:她的舞蹈動作非常跂蹻,非常優美。
3. 高中生:這位選手的跳高動作跂蹻,讓人賞心悅目。
4. 大學生:他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真是跂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