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汏
成語(Idiom):滑汏(huá pī)
發音(Pronunciation):huá p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辭油滑,善于巧言令色,討好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滑汏是由“滑”和“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滑,指表面光滑,容易滑倒;汏,指淺水。合在一起表示言辭油滑,善于巧言令色。形容人用言辭討好他人,表面圓滑,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滑汏一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虛偽、阿諛奉承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銷售員或某些不誠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滑汏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劉毅傳》中,記載了晉朝劉毅與謝安的一段對話。劉毅在對謝安進行恭維時,用了很多巧言令色的話語,被謝安識破并嘲笑為“滑汏”。從此,滑汏成為了形容虛偽奉承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滑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滑”為形容詞,表示表面光滑;“汏”為動詞,表示淺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滑汏地說話,讓人很難相信他的誠實。
2. 這個銷售員用滑汏的話術成功地說服了客戶購買了他的產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滑汏”與“滑倒”的發音相聯想,形象地表示這個成語的含義。此外,可以聯想到滑水運動中的滑行和淺水的概念,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油腔滑調”、“唇亡齒寒”等。這些成語都與人際交往、言辭表達有關,可以幫助加深對這些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滑汏讓老師很生氣,因為他總是用甜言蜜語來討好老師。
2. 初中生:這個政客的滑汏手段讓人很不喜歡,因為他總是用虛偽的言辭來迎合選民。
3. 高中生:她的滑汏讓她在工作中非常成功,因為她善于用巧言令色來與同事合作。
4. 大學生:這個銷售員的滑汏技巧非常高超,他總是能夠用巧妙的話術來說服顧客購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