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
基本解釋
使由于失業或受災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難的人參加工作,獲得一定的收入,以代替政府對他們的救濟。 鄭觀應 《盛世危言·開礦》:“用人工,則貧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賑,莫便於斯;用機器,則奪小民之利矣。” 聶榮臻 《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五○年度工作計劃的報告》:“用以工代賑的辦法,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口參加交通工程和衛生工程。”《人民日報》1954.6.18:“一九五○年,我們這里發生了大澇災,國家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使我們克服了生活方面的困難。”
英文翻譯
1.relieve people in disaster areas by giving them employment instead of outright grant; work relief
成語(Idiom):以工代賑
發音(Pronunciation):yǐ gōng dài z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工作來代替賑濟,指通過勞動來幫助貧困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工代賑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以”表示通過,用;“工”表示工作、勞動;“代”表示代替;“賑”表示救濟、幫助。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通過勞動來幫助貧困的人,用工作來代替賑濟。它強調了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也體現了勞動的價值和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工代賑常常用來形容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來改變命運,幫助自己擺脫困境。它可以用于鼓勵人們努力工作,不依賴他人的幫助,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生活。此外,它也可以用于形容社會上的一些公益活動,通過為貧困地區提供就業機會,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明朝時期,有一個名叫黃克強的人,他家境貧寒,但他勤勞好學,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進士。在他任職時,他看到了很多貧困的人民,于是他提出了“以工代賑”的理念,通過發展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幫助貧困的人們改變命運。這個故事成為了“以工代賑”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工代賑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記憶和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工代賑,從一個貧困的農民成為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2. 這個項目提供了就業機會,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改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以工代賑”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工具,努力地工作著,來代替賑濟的場景。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并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以工代賑”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扶貧政策和相關的公益活動。你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以學習代游戲”、“以努力代天賦”等,來了解更多關于努力和自助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以工代賑,改變自己的命運。
2. 初中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工代賑,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
3. 高中生:大家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工代賑,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