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槌
基本解釋
戲曲鑼經。多用在流水、搖板、散板過門之前,以領起下面的過門。亦名“拗錘”、“反長錘”。 侯寶林 《空城計》:“打鼓老起閃槌,唱一句:(唱西皮搖板)‘中途路上得一信,’(打閃槌)唱兩句流水:‘ 張郃 小兒得 街亭 ,大隊人馬你們往前進。’”
成語(Idiom):閃槌
發音(Pronunciation):shǎn ch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激烈、尖銳,具有攻擊性,常用來形容口才極為犀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閃槌是由“閃”和“槌”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閃槌的“閃”字表示快速、敏捷,而“槌”字表示錘擊、打擊。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言辭犀利、尖銳,能夠像快速敲打一樣,迅速打擊對方,使對方無法反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閃槌常用于形容人的口才極為犀利,能夠在辯論、爭論或者討論中迅速擊敗對手。可以用來形容演講家、律師、辯論家等具有出色口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閃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的《張三瘋子》一則。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張三的人,他口才極為犀利,能夠通過言辭迅速擊敗對手。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形成了閃槌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閃槌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論技巧真是閃槌,讓對手無言以對。
2. 她的演講非常閃槌,能夠迅速打動觀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閃槌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一把閃閃發光的槌子,迅速敲打對方,形成閃槌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口才相關的成語,如錦上添花、口若懸河等,可以更加豐富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回答非常閃槌,讓老師都沒辦法反駁。
2. 初中生:他的辯論技巧真是閃槌,能夠在辯論賽中取得優勝。
3. 高中生:她的演講非常閃槌,讓觀眾們深受啟發。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的閃槌讓對手瞬間沉默。
5. 成年人:他的口才非常閃槌,每次辯論都能夠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