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意
基本解釋
[釋義]
(動)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里,在意(多用于否定詞后)。
[構成]
動賓式:介|意
[例句]
剛才那句話我是無意中說的;你可別介意。(作謂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多用于否定詞后) take offense; mind; get annoyed; care about
詳細解釋
◎ 介意 jièyì
[mind;care about] 在意;把令人不高興的事存留于心中
不必介意
在意,將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上。《列子·黃帝》:“ 子華 使其俠客以智鄙相攻,彊弱相凌。雖傷破於前,不用介意。”《后漢書·度尚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小婢無禮,當即笞之,先生勿介意。”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愫 妹妹 ,你可別介意啊。”
成語(Idiom):介意(jiè yì)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介意指的是對他人的言行、行為等有所在意或有所反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意表示對他人的言行或行為持有意見或不滿,通常表達出對他人的不滿或不喜歡。這個詞語強調了個人對他人的態度和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介意常用于表達自己對他人的行為或言辭不滿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比如工作、學習、家庭等。通常,介意會在對方的行為或言辭引起不滿或不舒服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527年,魯國的僖公去世,他的兒子昭公繼位。昭公即位后,他對魯國的官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頓,解職了很多官員。其中有一位官員名叫子貢,他原本是昭公的老師,但昭公卻解除了他的職務。子貢感到非常生氣和不滿,于是他寫了一篇文章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文章中有一句話是:“敢問君子何以解憂?唯有使人不得閑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君子如果想要解除憂愁,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他人找事做,讓他們沒有空閑的時間。后來,人們就用“介意”來形容對他人的行為或言辭有所不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介”和“意”兩個字組成。其中,“介”是動詞,表示對他人的行為或言辭有所在意;“意”是名詞,表示個人的態度和情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我真的很介意,我覺得他太冒犯了。
2. 我不是很介意他的批評,我知道他是為了我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介意”這個成語:
1. 將“介意”分為兩個部分:“介”和“意”。
2. “介”可以聯想到“介紹”,表示對他人的言行有所關注。
3. “意”可以聯想到“意見”或“情感”,表示個人的態度和情感。
4. 將“介意”與對他人的不滿或不喜歡的情緒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介意”相關的成語或詞語,比如“不介意”、“介懷”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介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介意他老是搶我的玩具。
2. 初中生:我介意他的評語,覺得他對我的努力不夠認可。
3. 高中生:我不介意別人對我的外表有所評價,我相信自己的內在更重要。
4. 大學生:我介意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這讓整個團隊的工作都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