訕薄
基本解釋
毀謗藐視。《新唐書·宦者傳下·楊復恭》:“ 復恭 子 守貞 為 龍 劍 節度使, 守忠 洋州 節度使,皆自擅貢賦,上書訕薄朝政。” 宋 朱熹 《答陳正己書》:“此等皆未可輕易立説,訕薄前賢也。” 金 王若虛 《議論辨惑》:“世惟知其訕薄 湯 、 武 、 伊 、 周 之非,而不知此等尤名教之罪人也。”
成語(Idiom):訕薄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訕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言辭尖刻、刻薄,善于譏諷嘲笑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訕薄的含義是指人們言辭尖刻、刻薄,善于譏諷嘲笑他人。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些喜歡用尖酸刻薄的言辭來嘲笑別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訕薄通常用于描述一些人在言辭上對他人進行譏諷、嘲笑或批評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說話刻薄、挖苦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訕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據傳,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叫訕虎的人,他善于用尖酸刻薄的言辭來譏諷嘲笑別人。因此,人們就用"訕虎之言"來形容這種言辭尖刻、刻薄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訕薄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訕”是動詞,意為譏諷;“薄”是形容詞,意為刻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那么訕薄,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2. 不要總是訕薄別人,要多關心他人的感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尖刀在別人的心上刻下“訕薄”兩個字,表示他言辭尖刻、刻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訕薄相關的成語,如“譏刺”、“諷刺”等,來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訕薄我,我不喜歡他。
2. 初中生:她總是訕薄別人,沒有朋友。
3. 高中生:不要訕薄他人,要尊重別人的意見。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訕薄是不禮貌的行為,應該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