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蹴毱
基本解釋
即皮毱。 清 趙翼 《閱歐陽修五代史多戰爭之事》詩:“帳下練兵皮蹴毱,筵前擁妓肉臺盤。”參見“ 皮毱 ”。
成語(Idiom):皮蹴毱
發音(Pronunciation):pí cù g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行動或言語上對待別人的態度惡劣,無禮冷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蹴毱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皮蹴”和“毱”兩個詞組成。其中,“皮蹴”指用腳蹬打別人的皮膚;“毱”指用腳踢人。合在一起,表示對待別人的態度惡劣,無禮冷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待他人時的態度冷漠、傲慢、無禮,常用于文言文或正式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天運篇》。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的著作《莊子》被譽為中國古代哲學的經典之一。在《天運篇》中,莊子使用了“皮蹴毱”一詞來形容人們對待他人的態度惡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皮蹴毱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性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下屬總是皮蹴毱,沒有一點尊重和關心。
2. 她的態度十分冷漠,對待別人總是皮蹴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皮蹴毱”這個成語與惡劣、冷漠的態度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用腳踢打別人的皮膚,以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還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等,來進一步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對待別人總是皮蹴毱,沒有禮貌。
2. 初中生:他的態度非常惡劣,經常對待同學皮蹴毱。
3. 高中生:有些人對待老師的態度很不好,總是皮蹴毱。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不要對待別人皮蹴毱。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對待同事和下屬友善,而不是皮蹴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