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部
基本解釋
(1). 明 初禮部所屬四部之一。《明史·職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禮部。六年設尚書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屬部:總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總部為儀部。二十九年改儀部、祠部、膳部為儀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舊,俱稱為清吏司。”
(2).用為對禮部主事及郎中的別稱。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薦紳則 金壇周 儀部 鑣 實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學士張公神道碑側記》:“儀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師門,不亦大乎!”
成語(Idiom):儀部
發音(Pronunciation):yí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禮儀部門或官職,也泛指管理禮儀的人或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部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儀”指禮儀,表示儀式、禮節;“部”指部門或官職,表示行政機構、職務。儀部一詞可以指禮儀部門,也可以指管理禮儀的人或機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儀部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管理和執行禮儀事務的機構或人員。可以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或個人在管理禮儀方面做得很好,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組織或個人在禮儀方面存在不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儀部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可以推測其起源于古代的官制和禮儀制度。在古代的中國,儀部是一個重要的官職,負責管理和執行宮廷和官方場合的禮儀事務。由于禮儀對于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至關重要,因此儀部的職責被視為非常重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儀部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儀”是名詞,表示禮儀;“部”是名詞,表示部門或官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儀部管理得井井有條,每個員工都要遵守嚴格的禮儀規范。
2. 他被任命為儀部主任,負責監督和管理公司的禮儀事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儀”字與禮儀聯系起來,將“部”字與部門或官職聯系起來來記憶儀部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聯想到,儀部是負責管理和執行禮儀事務的部門或人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儀部相關的禮儀知識,了解不同場合下的禮儀規范和禮儀習慣。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禮儀之邦”、“禮尚往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儀部老師教我們如何禮貌地相互交流。
2. 初中生:作為班級儀部的一員,我負責監督同學們的課堂紀律和禮儀規范。
3. 高中生:學校舉辦的畢業典禮由儀部負責策劃和組織,保證了整個儀式的莊重和隆重。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儀部的一員,我負責協助組織各種校園活動,包括開幕式和頒獎典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