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互用
基本解釋
佛教謂六根清凈者,任何一根均可產生他根的功能,迭相為用。如耳視、目聽之類。見《法華論》等。 宋 陸游 《或遺木瓜有雙實者香甚戲作》詩:“六根互用亦何常,或以鼻嗅代舌嚐。”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賈叟刻木》:“ 平陽 賈叟 ,無目而刻神像…… 趙州 沒眼僧,能噀墨水畫上,布五彩亦噀之……佛氏所謂六根互用者,殆從是而進耶?”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其曰:‘以耳視,以目聽。’曰:‘視聽不以耳目。’於圣人六根互用之法,六識之相,庶幾近之。”
成語(Idiom):六根互用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gēn hù y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感官器官相互作用,相互聯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感官器官,互用即指這些感官器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系。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感官器官在感知世界時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感官器官協調靈活、運用自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事物觀察過細、觸覺敏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述而》中有一則關于孔子的記載:“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中的“視思明,聽思聰”即表達了六根互用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根互用是由“六根”和“互用”兩個詞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六根互用,觀察力非常敏銳。
2.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的六根互用,使得工作效率非常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六根互用”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感官體驗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在感知世界時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目不識丁”、“耳濡目染”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畫畫,用六根互用,觀察細節,畫得更好看了!
2. 初中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我會多讀書,讓六根互用,感受更多的事物。
3. 高中生:六根互用是學習的基礎,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
4. 大學生:在實驗室里,我們要用六根互用,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