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
基本解釋
(1).不能治理。《管子·國蓄》:“法令之不行,萬民之不治,貧富之不齊也。”《史記·樊酈滕灌商列傳》:“ 商 事 孝惠 、 高后 時, 商 病,不治。” 裴骃 集解引 文穎 曰:“不能治官事。” 宋 曾鞏 《飲歸亭記》:“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
(2).不追究,不治罪。《漢書·晁錯傳》:“非謗不治,鑄錢者除。”
(3).不修整。《史記·酷吏列傳》:“上幸 鼎湖 ,病久,已而卒起幸 甘泉 ,道多不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久而不治,竟全就圮頽。”
(4).不醫治。《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
(5).指無法治好。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茍有為,猶膏肓之不治,譬癃痹之老也。” 王西彥 《死在擔架上的擔架兵》:“每次看見不治的傷兵抬到莊后的山上去時,他心里總要溫習一遍酸苦。”
(6).不研究。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嘗鉆厲求學而一經不治。”
成語(Idiom):不治(bù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病情無法治愈,無法挽救或無法解決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治是由“不”和“治”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或無法,而“治”表示治療或解決。因此,不治表示無法治愈或無法解決的狀態或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治常用于形容絕癥、無藥可救的疾病或無法挽回的局勢。也可以用來形容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無法改變的事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醫書》中,描述了一個叫做伊尹的醫生無法治愈疾病的故事。伊尹是商朝的賢臣,他曾經治愈了商王的疾病,但在后來,他遇到了一個無法治愈的病人。盡管伊尹竭盡全力,但最終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于是,人們就用“不治”來形容無法治愈的疾病或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是副詞,表示否定,而“治”是動詞,表示治療或解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病已經到了不治之癥,我們只能盡力減輕病人的痛苦。
2. 這個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復雜,看來真的是不治之癥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治”與無法挽回的情況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想象一個醫生在努力治療一個病人,但最終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不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不治相關的成語,如“無可救藥”、“無法挽回”等,以擴展對該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告訴我,有些疾病是不治之癥,我們要珍惜健康。
2. 初中生:這個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復雜,看來真的是不治之癥了,我們需要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3. 高中生:這場經濟危機已經到了不治之癥,政府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來挽救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