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榷
揅榷(kān què)
發音:kān què
基本含義:指對問題進行詳細討論,辯論或辨析。
詳細解釋:揅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揅的意思是“商量,討論”,榷的意思是“辨析,辯論”。揅榷的基本含義是指對問題進行詳細討論,辯論或辨析。這個成語強調了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辯論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揅榷一詞可以在各種場合使用,特別是在辯論、討論或辨析問題時。它可以用于形容學術討論、政治辯論、法律辯論等場景。此外,揅榷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討論或辯論,比如家庭成員之間對某個問題的討論。
故事起源:揅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中。據說,在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叫榷茅的人,他非常善于辯論和辨析問題。一次,晉國的國君向榷茅請教一個重要問題,榷茅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辯論。后來,人們就用“揅榷”來形容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辯論。
成語結構:揅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揅和榷分別是動詞。揅的意思是“商量,討論”,榷的意思是“辨析,辯論”。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對問題進行詳細討論,辯論或辨析。
例句:
1. 在這個會議上,各方代表揅榷了新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案。
2. 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揅榷一下,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揅榷這個成語:
1. 將揅榷這個成語分解為兩個字,揅和榷。揅可以聯想到“商量,討論”,榷可以聯想到“辨析,辯論”。
2. 想象一個場景,幾個人圍在一起進行激烈的辯論和討論,他們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辨析,這就是揅榷的意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揅榷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比如“辨析”、“商量”、“討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課堂上揅榷了如何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 初中生:班級組織了一次討論會,大家揅榷了如何提高學習效果的問題。
3. 高中生:我們參加了一場辯論賽,揅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4. 大學生:學術會議上,專家學者們揅榷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