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虜
基本解釋
東晉 時 秦 人對 鮮卑 的蔑稱。《晉書·苻堅載記下》:“ 堅 大怒曰:‘吾不用 王景略 ( 王猛 )、 陽平公 ( 苻融 )之言,使白虜敢至於此。’”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夷狄》:“ 秦 人呼 鮮卑 為白虜。”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四節:“ 慕容部 人皮膚潔白, 晉 士人多買 慕容部 婦女作婢妾。 東晉 明帝 母 荀氏 是 慕容部 人, 晉明帝 須發黃色。 慕容部 被稱為白虜或白賊。”
成語(Idiom):白虜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收獲的勞動,或白白浪費了精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虜是一個比喻性成語,由“白”和“虜”兩個字組成。其中,“白”表示徒勞無功,沒有任何收獲;“虜”表示辛苦勞動。白虜形容付出了辛勤努力,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或成果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虜常常用于形容一些付出了大量努力,卻沒有取得預期結果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努力學習卻沒有取得好成績,付出很多努力卻沒有得到回報的工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虜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做白虎的人,他非常勤勞,每天都辛勤勞動,但是卻沒有收獲。他的鄰居看到了他的辛勤努力,覺得他白白浪費了精力,于是就用“白虜”來形容這種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很努力學習,但是考試成績卻一直不理想,真是白虜了。
2. 他為了這個項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卻什么也得不到,真是白虜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白虜的發音與其基本含義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虎口求生的情景,他拼命逃跑卻沒有成功,最終白白浪費了精力,成為了白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努力付出和回報相關的成語,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勞動最光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認真做作業,但是成績還是不好,感覺自己白虜了。
2. 初中生:我為了參加比賽,每天都練習很多小時,但是最后還是沒有進入決賽,真是白虜了。
3. 高中生:我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但是最后考試成績卻不理想,感覺自己白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