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葬
基本解釋
置尸于野,任鳥啄食的一種葬禮。《南史·夷貊傳上·扶南國》:“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太平廣記》卷四八二引《窮神秘苑·頓遜》:“﹝ 頓遜國 ﹞其俗,人死后鳥葬。將死,親賓歌舞送于郭外。有鳥如鵝而色紅,飛來萬萬,家人避之。鳥啄肉盡,乃去,即燒骨而沉海中也。” 明 馬歡 《瀛涯勝覽·暹羅》:“閒下人死,抬尸於郊外海邊,放沙際,隨有金色之鳥大如鵝者三五十數,飛集空中,下,將尸肉盡食飛去,餘骨家人號泣就棄海中而歸,謂之鳥葬。”
成語(Idiom):鳥葬 (niǎo zàng)
發音(Pronunciation):niǎo z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無人知曉或無人理解的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鳥葬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意思是將鳥類埋葬起來。它用來形容某些事情或行為被人們所忽視,無人知曉或無人理解。鳥葬強調了被埋葬的對象的微小和不被重視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鳥葬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或行為被人們忽視或不被重視的情況。例如,某個人的辛勤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可以說他的努力就像鳥葬一樣,無人知曉。又如某個問題一直存在,但沒有人關注或解決,可以說這個問題就像鳥葬一樣,無人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鳥葬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只鳥死去,沒有人來埋葬它,最終只能被大地吞噬。這個故事象征著那些被人們忽視或不被重視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鳥葬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鳥”和“葬”。其中,“鳥”指代小鳥,表示微小的事物;“葬”表示埋葬,強調被埋葬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貢獻就像鳥葬一樣,無人知曉。
2. 這個問題一直被忽視,就像鳥葬一樣無人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鳥葬這個成語。想象一只小鳥死去后沒有人來埋葬它,最終被大地吞噬的情景,將這個形象與鳥葬這個成語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鳥葬相關的成語,例如“鳥語花香”、“鳥盡弓藏”等。這些成語都與鳥類有關,可以幫助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的努力就像鳥葬一樣,無人知曉。
2. 初中生:這個問題一直被忽視,就像鳥葬一樣無人理解。
3. 高中生:他的成就被人們所忽視,就像鳥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