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
基本解釋
(1).水面上的球狀或半球狀氣泡。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如露珠水泡,倏有倏無;如閒花野草,自榮自落。” 孫犁 《白洋淀紀(jì)事·囑咐》:“孩子睡著了,睡的是那么安靜,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陽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
(2).用以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 黃中黃 《孫逸仙》:“吾不欲自棄生命而徒取死,縱此次希望又歸水泡,亦斷不用自棄之策。”《收穫》1981年第5期:“后來以事去 北京 ,此議就變成了水泡。”
(3).即水皰。《人民日報(bào)》1970.1.5:“農(nóng)藥熏得他頭昏眼花,兩條腿也出了水泡?!眳⒁姟?水皰 ”。
英文翻譯
1.water vacuole; bladder; bleb; bubble; blister
成語(Idiom):水泡 (shuǐ pào)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way pow]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長時間浸泡在水中而變得浮腫膨脹的物體,也用來形容人因過度地泡在水中而變得軟弱無力。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水泡”比喻人在長時間的水中浸泡后,身體變得浮腫膨脹,也可以形容人因過度地泡在水中而變得軟弱無力。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對長時間的舒適環(huán)境或過度的享受導(dǎo)致身心衰弱、缺乏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于口語和文學(xué)作品,可用于形容一個人長時間享受舒適環(huán)境或過度放縱而導(dǎo)致身體虛弱、無力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整天泡在溫泉中,享受舒適的濕熱環(huán)境,久而久之,他的身體變得浮腫膨脹,無力而軟弱。這個故事成為了人們用來形容過度享受而導(dǎo)致虛弱無力的情況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水”是名詞,表示液體;“泡”是動詞,表示在液體中浸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泡在溫泉里,變成了一個軟弱無力的水泡。
2. 這個孩子整天玩電子游戲,變成了一個只會玩游戲的水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整天泡在水中,身體變得浮腫膨脹,變成了一個軟弱無力的水泡。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與水相關(guān)的成語,如“水落石出”、“水到渠成”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8歲):媽媽說我整天玩電腦游戲,會變成一個軟弱無力的水泡。
2. 初中生(14歲):他整天泡在游泳池里,變成了一個只會游泳的水泡。
3. 高中生(17歲):考試前一個月,我整天泡在圖書館里,變成了一個只會背書的水泡。
4. 大學(xué)生(20歲):暑假里,我整天泡在家里,變成了一個懶散的水泡。
5. 成年人(30歲):他整天泡在溫泉里,變得軟弱無力,真是個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