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基
成語(Idiom):槃基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私奉獻、舍己為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槃基源自佛教經典《法華經》,原指佛陀舍身成佛之意。后來被引申為一種精神境界,表示為了他人的利益而毫不保留地奉獻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用于表揚他人的善良行為,也可以用于自我反省,激勵自己更加無私奉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槃基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法華經》中。據傳,佛陀在一次生死攸關的情境中,為了拯救眾生,舍棄了自己的身體,成佛了。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表達無私奉獻精神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槃基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槃”和“基”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將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是一個槃基之人。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學會槃基精神,無私奉獻,幫助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槃基”與“舍己為人”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將自己的身體舍棄,成為他人的基石,來幫助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文化,了解佛陀的故事和佛教的核心價值觀,深入理解槃基精神的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樂于助人,真是一個槃基之人。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槃基精神,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3. 高中生:在志愿者活動中,我學會了槃基精神,樂于奉獻,幫助他人。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應該以槃基之心去關心他人,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